【编者按】
电视剧《大染坊》由王文杰执导,陈杰任编剧,侯勇、罗钢、萨日娜等人主演,曾获第2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优秀男演员奖等奖项。
该剧聚焦爱国实业家、印染巨擘陈寿亭的成长与创业之路,讲述了他凭借坚韧品质、过人谋略,从学徒蜕变为商界奇才,在商战中坚守民族气节,于乱世中探索中国工业印染之路的故事。
《大染坊》正在“重温经典”频道播出,现特邀本剧文学编辑、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李九红,将刊发于《中国电视》2003年第11期的署名文章重新整理编发,解读这部剧如何通过陈寿亭这个人物艺术地表现“资本”和“工业”的东方化过程和民族化道路,展现二十世纪初齐鲁大地的真实风貌,折射中国民族工业在动荡年代的跌宕之路。
电视剧《大染坊》剧照
电视连续剧《大染坊》是对传统个人奋斗故事的新阐释,也是对民族工业题材电视剧的锐意突破。在这部电视剧中最感人、最成功的是编剧陈杰创作、导演王文杰执导、演员侯勇塑造的陈寿亭形象。全剧透过对一代民族资本家的成长道路和人生命运的描写,使陈寿亭这一形象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人物。
小名陈六子的陈寿亭父母早亡,讨饭为生。但他心存善良,天资聪明,胸怀大志。要饭之余,爱去书棚听说书,深受民间传统文化浸染,后被周村一位染织业主收留,从此走进了标志着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大染坊”。
陈寿亭少时遍尝人间冷暖、体味世态炎凉,无形中把中国的传统美德镌刻在了他的成长进程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既是陈寿亭一生的座右铭,也是这一人物传达出的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电视剧《大染坊》剧照
陈寿亭还代表了一种现代文化的力量。首先,他的身上蕴涵着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发展的眼光,这是当代社会宝贵的精神资源。陈寿亭将手工印染技术提升到机器印染,再发展到印花技术。他从偏僻的周村走出来,走入大城市,梦想用实力征服繁华的上海,乃至把企业发展到全世界。陈寿亭在创业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胆识、胸襟和气魄与当代社会所提倡的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发展的眼光相一致,对现实社会具有启示和指导作用。
其次,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理念使陈寿亭身上闪烁着现代意识的光芒。他曾反复强调,没有卢老爷子、林老爷子等人对他的信任和重托,就没有他豁出去干事业的动力和施展历练的天地,这揭示的是伯乐识马的道理。而陈寿亭对技术工人呵护有加的行为则凸显了民间文化尊重人才的观念。
电视剧《大染坊》剧照
陈寿亭的传奇经历强调了人的经济素质需要与道德素质相结合。陈寿亭并非借助严格的等级来确定其家长的伦理地位,他在处理卢家驹、孙明祖、林祥荣对自己的敌意时显得宽容大度,他也会回敬合伙人卢老爷子、林老爷子对自己的赏识。他能一步一步打下印染业的半壁江山,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他毫无阴暗心理的健全人格。其实,这种健全人格在第一集他当叫花子时,就已经借着他在漫天飞雪的梦境中叫板起唱《红鬃烈马》实现了。
陈寿亭没有什么政治权力,而是依靠人性的深度和广度,成为中国民间文化和文学中类似“活菩萨”一类的人格形象,在施加忍让、宽容与同情时,也意味着该角色在心理上的强大与成熟。
可见,《大染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人的行为举止、思维习惯的影响,全剧因而具有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确保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的传承。
电视剧《大染坊》剧照
《大染坊》的故事发生在新旧观念、中西文化冲撞的时代,陈寿亭在这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上,用个人奋斗的历史,谱写了一曲中国民族工业的悲喜之歌。当然,最让人感到震撼的还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中国普通民众自强不息的奋斗之歌,折射出一代民族资产者在实现强国梦的奋斗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朴素的民族精神。他具有出色的组织能力、经营能力、实利意识,以精明的洞察力捕捉一切商机,凭借强健的体魄和不屈的精神,在列强的倾轧中,从一个叫花子成长为声震南北的印染界奇才。
电视剧《大染坊》剧照
陈寿亭这一形象还实践了创作者对民族智慧的一次审美想象。他把民间智慧运用于商战的奇招异数,是本剧着力渲染的精彩之处。在他的奋斗经历中,每一次遇到的难题看起来都是不可逾越的,但每一次解决难题的方法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比如陈寿亭为八路军提供灰色布匹,但怕灰色布运不出济南,于是利用自己的染织知识,在染布时加入了一种调剂,只要将布淘洗一遍就能恢复成灰色。
电视剧《大染坊》剧照
陈寿亭的悲剧结局体现了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全剧虽然把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斗争放到故事之后,把人物的命运走向拉到前台,但重大的历史事件,像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战全面爆发等,陈寿亭都是运用智慧和力量投身其中:在青岛,他把40丈飞虎牌布匹拿出来支持学生游行,东北沦陷后收留了一大批逃难的职工并加以抚恤,不顾个人利益开展消灭汉奸染厂的智斗等等。而最后韩复榘弃城逃跑,陈寿亭在生日宴会悲愤至极吐血而亡的一幕,是全剧的最高潮,亦是点睛之笔,这一笔完成了主人公民族气节的升华。至此,陈寿亭用其一生完成了自己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格,可谓“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电视剧《大染坊》剧照
同时,《大染坊》通过对陈寿亭的生活背景和物质环境的描摹,对齐鲁文化是一次全方位介绍。它第一次正面展示了齐鲁文化在二十世纪初叶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折射出齐鲁民间文化、民间智慧的奇光异彩。剧中大量出现的民俗事象,不是简单的标贴,而是建立在对齐鲁文化深刻理解之上的文化创造与展示。
电视剧《大染坊》剧照
《大染坊》通过陈寿亭的个人奋斗史,抒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二十世纪初发展的历程,用历史性的眼光透视了一代人强国梦的幻灭,敏锐地捕捉住救亡与启蒙、反帝与爱国等时代命题与民族工业发展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该人物的形象刻画,艺术地表现了“资本”和“工业”的东方化过程和民族化道路,以及对“个人、家庭、国家”三位一体的命运性思考。
(原文《艰难的跋涉——浅析电视剧<大染坊>主人公陈寿亭的人物形象》刊发于《中国电视》2003年第11期。作者李九红,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一级编剧。山东省首批签约文艺评论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兼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电影家协会主席。)
本文编辑:赵聪 毛逸
有话要说...